复杂性腹腔内感染(cIAI)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,尤其当感染由产金属 β- 内酰胺酶(MBL)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等多重耐药菌引起时,治疗选择极为有限,患者治愈率低、死亡率高。2025 年 6 月 24 日金富宝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官网公示,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思福诺(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)正式在华获批,为这类难治性 cIAI 感染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。本文将从抗菌机制、体外活性、药动学特征、临床疗效及指南推荐等方面,全面解析氨曲南阿维巴坦用于 cIAI 的核心疗效优势。
一、独特抗菌机制:覆盖四类 β- 内酰胺酶,奠定 cIAI 疗效基础
氨曲南阿维巴坦通过氨曲南与阿维巴坦的协同作用,实现对 A、B、C、D 四类 β- 内酰胺酶的全面覆盖,是目前唯一对 MBL(如 NDM、IMP、VIM)稳定的 β-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,从机制上解决了 cIAI 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题 [1,2]。
其抗菌机制的核心在于 “互补协同”:氨曲南通过与细菌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(PBP)结合,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,导致细菌裂解死亡,且其独特单环结构使其不易被 MBL 水解,这是对产 MBL 菌株保持活性的关键 [1];而产 MBL 的菌株常同时产生 ESBL、AmpC 等可水解氨曲南的酶,此时阿维巴坦可有效抑制 A 类(ESBL、KPC)、C 类(AmpC)及部分 D 类(OXA-48)β- 内酰胺酶,保护氨曲南不被降解 [1]。此外,阿维巴坦还能结合 PBP2,与结合 PBP3 的氨曲南联用可显著增强抗菌活性,形成 “双重作用” 强化杀菌效果 [1]。这种机制不仅覆盖 cIAI 常见的耐药菌株,更填补了现有药物对产 MBL CRE 感染的治疗空白 [13]。
展开剩余88%二、优异体外抗菌活性:对 cIAI 相关耐药菌株敏感率超 99%
针对 cIAI 中最棘手的 CRE(尤其是产 MBL 的 CRE)感染,氨曲南阿维巴坦展现出极高的体外抗菌活性,多项国内外监测数据证实其敏感率稳定在 99% 以上,为临床疗效提供了坚实的体外证据 [3,4,5]。
从全球数据来看,2023 年全球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氨曲南阿维巴坦对产 MBL、KPC 型、OXA-48 型碳青霉烯酶的 CRE 菌株敏感率分别达 100.0%、99.8%、100.0%,总体 CRE 敏感率 99.6%;即使对头孢他啶 / 阿维巴坦耐药、多黏菌素 E 耐药或替加环素不敏感的 CRE 菌株,其敏感率仍保持在 98.9%-99.7%[3]。针对 cIAI 感染来源的菌株,2016-2020 年 ATLAS 监测数据进一步证实,氨曲南阿维巴坦对腹腔内感染分离的 CRE 敏感率达 99.8%,对产 MBL 的 CRE 敏感率 99.5%,且在 ICU 与非 ICU 病房分离株中的敏感率分别为 99.0%、99.4%,不受患者诊疗环境影响 [5]。
中国本土数据同样支持其优异活性:2024 年 CHINET 监测显示,产 MBL 和 KPC 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其敏感率分别为 100%、97%[4];2021 年 CARSS 数据显示,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(CR-ECO)、阴沟肠杆菌(CR-ECL)对其敏感率分别为 92.5%、98.5%,产 MBL 的 CRE(除 CRKP 外)敏感率 96.3%[4]。这些数据表明,无论全球还是中国,氨曲南阿维巴坦对 cIAI 常见的耐药菌株均能保持高效抑制作用。
三、全肾功能人群高 PK/PD 达标率:保障 cIAI 患者疗效稳定性
复杂性腹腔内感染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异常,而氨曲南阿维巴坦在全肾功能人群中均能维持较高的联合药效学 / 药动学(PK/PD)达标率(PTA),确保不同基础状况的 cIAI 患者均能获得稳定疗效 [6]。
Population PK/PD 模型研究显示,在正常肾功能的 cIAI 患者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首次给药间隔联合 PTA 为 97.0%,稳态时为 96.7%[6];即使在肾功能亢进患者中,首次给药间隔与稳态 PTA 仍达 93.3%、90.2%[6]。针对肾功能损害患者,其 PTA 表现更优:轻度肾损害患者首次给药间隔与稳态 PTA 均为 99.3%,中度肾损害患者分别为 99.8%、95.0%,重度肾损害患者分别为 97.9%、91.2%[6];即使是终末期肾病(ESRD)患者金富宝,首次给药间隔 PTA 仍达 91.4%,仅稳态时略降至 89.1%[6]。这种在全肾功能范围内的高 PK/PD 达标率,意味着临床无需频繁调整剂量即可为 cIAI 患者提供持续杀菌作用,尤其适合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。
四、显著提升 cIAI 临床治愈率:III 期研究的直接疗效证据
多项 III 期临床研究证实,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 cIAI(尤其是产 MBL 的多重耐药菌感染)的临床治愈率显著优于或不劣于传统治疗方案,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[7,8]。
在国际多中心 III 期 REVISIT 研究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联合甲硝唑(±MTZ)治疗包含产 MBL 的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(MDR-GNB)感染的 cIAI 患者,临床治愈率达 76.4%,优于美罗培南联合粘菌素(±COL)组的 74.0%[7];该研究纳入 20 个国家 81 个中心的数据,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临床治愈率 68.4%,与美罗培南组 65.7% 相当,且在微生物学清除率上表现更优 [7]。
中国人群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优势:Yuan J 等在 2024 年 IDWeek 公布的研究显示,氨曲南阿维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产 MBL 的 MDR-GNB 引起的 cIAI,临床治愈率高达 77.9%,显著高于美罗培南联合粘菌素组的 66.7%[8];在微生物学意向治疗(micro-ITT)分析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的微生物学清除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,证实其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,更能有效清除 cIAI 的致病菌株 [8]。
五、降低 cIAI 患者 28 天全因死亡率:兼顾疗效与安全性
除提升治愈率外,氨曲南阿维巴坦还能显著降低 cIAI 患者的 28 天全因死亡率,且安全性良好,避免了传统药物(如粘菌素)的肾损伤、神经损伤等风险,体现 “疗效 - 安全” 双重优势 [7,9]。
REVISIT 研究显示,氨曲南阿维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的 cIAI 患者,28 天全因死亡率仅为 2%,较美罗培南联合粘菌素组的 3% 降低 33.3%[7];在所有严重感染患者中,氨曲南阿维巴坦组死亡率 4%,较对照组 7% 降低 42.9%[7]。针对产 MBL 感染的 ASSEMBLE III 期研究进一步证实其死亡率优势:接受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的患者 28 天全因死亡率为 8.3%,而接受最佳可用疗法(BAT)的患者死亡率高达 33.3%,死亡风险降低 75%[9];该研究虽样本量较小(氨曲南阿维巴坦组 12 例,BAT 组 3 例),但仍显示出明确的生存获益,且氨曲南阿维巴坦组未出现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[9]。
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,氨曲南阿维巴坦单药给药即可起效,几乎避免了粘菌素等药物常见的肾损伤、神经毒性及溶血性事件,同时能缩短 cIAI 重症患者的 ICU 住院时间(减少 3.5 天)和机械通气时间(减少 5 天),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[8]。
六、权威指南共识推荐:cIAI 治疗的首选方案地位
氨曲南阿维巴坦已被国内外多项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列为产 MBL 的 CRE 感染(包括 cIAI)的首选治疗方案金富宝,其临床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[10,14,15,16]。
在国内指南中,《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(2025 年版)》明确指出,对于产 MBL 的 CRE 感染者(包括 cIAI),可首选氨曲南阿维巴坦 [10];《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(2021 版)》提出,产 MBL 的 CRE 感染可使用氨曲南 - 阿维巴坦等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[14];《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(2020 版)》则特别推荐其用于产 IMP 型 MBL 的 CRE 感染 [15]。
国际指南同样认可其地位:《希腊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(2024 年版)》将氨曲南阿维巴坦列为产 MBL、MBL+KPC 或 MBL+OXA-48 的 CRE 感染(含 cIAI)的首选方案之一 [16];同时,其已在欧盟获批用于 cIAI 治疗,此次中国获批进一步完善了全球临床应用布局 [10]。
结语:重塑 cIAI 治疗格局的创新选择
氨曲南阿维巴坦(辉瑞思福诺)的在华获批,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(尤其是产 MBL 的 CRE 感染)治疗带来突破性选择。其独特的 “四类 β- 内酰胺酶全覆盖” 机制、超 99% 的耐药菌株敏感率、全肾功能人群高 PK/PD 达标率,以及 III 期研究证实的高治愈率和低死亡率,再加上权威指南的首选推荐,共同构成了其用于 cIAI 的核心疗效优势。
对于临床医生而言,面对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难治性 cIAI 患者,氨曲南阿维巴坦可作为优先选择,尤其适合合并肾功能异常、需长期治疗的重症患者;未来随着临床应用数据的积累,其有望进一步重塑 cIAI 治疗的药物格局,为降低耐药菌感染负担、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关键支持。
参考文献
[1] 注射用氨曲南阿维巴坦钠说明书(2025 年 06 月 24 日)
[2] Chauzy A, Gaelzer Silva Torres B, Buyck J, et al. Semimechanistic 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of Aztreonam-Avibactam Combination to Understand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-Resistant Gram-Negative Bacteria. CPT Pharmacometrics Syst Pharmacol. 2019;8(11):815-824. doi:10.1002/psp4.12452
[3] Sader HS, Castanheira M, Kimbrough JH, Kantro V, Mendes RE. Aztreonam/avibactam activity against a large collection of carbapenem-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(CRE) collected in hospitals from Europe, Asia and Latin America (2019-21). JAC Antimicrob Resist. 2023;5(2):dlad032. Published 2023 Mar 22. doi:10.1093/jacamr/dlad032
[4] 2024 年全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
[5] Piérard D, Hermsen ED, Kantecki M, Arhin FF.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Aztreonam-Avibactam and Comparator Agents against Enterobacterales Analyzed by ICU and Non-ICU Wards, Infection Sources, and Geographic Regions: ATLAS Program 2016–2020. Antibiotics. 2023; 12(11):1591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antibiotics12111591
[6] Xie R, Rogers H, Chow JW, Soto E, Raber SR.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/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to optimize aztreonam-avibactam dose regimens for adult patients.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. 2025;69(8):e0195024. doi:10.1128/aac.01950-24
[7] Carmeli Y, Cisneros JM, Paul M, et al. Aztreonam-avibactam versus meropene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Gram-negative bacteria (REVISIT): a descriptive, multinational, open-label, phase 3, randomised trial. Lancet Infect Dis. 2025;25(2):218-230. doi:10.1016/S1473-3099(24)00499-7
[8] Yuan J, et al. Presented at: IDWeek 16-19 October 2024 Los Angeles, CA.
[9] Daikos, George L et al. Aztreonam-avibacta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allo-β-lactamase-producing Gram-negative pathogens: a Phase 3 randomized trial (ASSEMBLE). JAC-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vol. 7,4 dlaf131. 28 Jul. 2025
[10] 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(CRE)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(2025 年版). 中华血液学杂志. 2025,46 (6): 390-402.
[11] β‐内酰胺类抗生素 /β‐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(2020 年版)
[12] Ding L, Shen S, Chen J, et al.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variants: the new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. Clin Microbiol Rev. 2023;36(4):e0000823. doi:10.1128/cmr.00008-23
[13]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。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 / 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[J] .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,2018, 41 (6) : 409-446.
[14]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写组,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。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。中华医学杂志,2021,101 (36):2850-2860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7-20210219-00438
[15]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。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(2020 年版). 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0,41 (12):969-978.
[16] Hellenic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: 22 July 2024.金富宝
发布于:广东省昊天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